欢迎来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官方网站!

NEW INFORMATION
新闻资讯

我院智库中心研究员在《金华日报》发表专版文章 为金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













3月10日,《金华日报》“婺江潮·理论周刊”刊登我院智库中心研究员孙莎莎署名文章——《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为金华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能》。文章立足金华民营经济发展现状,深入剖析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,并从企业和政府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,为金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。



图片1.jpg







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

为金华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能


孙莎莎

面对长三角一体化部署纵深推进、浙江省“两个先行”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节点,金华民营企业正迎来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。近期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的强烈政策信号,与浙江省打造“重要窗口”的战略部署、金华建设“三中心三高地”的目标定位同频共振,为民营企业指明了“向科技创新要动能、向新质生产力要空间”的发展方向。对此,金华民营企业亟须稳定信心、主动破题,加速成为金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主力军,为“打造国际枢纽城、奋进现代都市区”注入强劲动能。

一、企业:要深耕科创“沃野”,铸就市场竞争硬核实力

通过聚焦需求拥抱变化、创新驱动引领转型、产学研用一体提升实力、借力商会延伸发展等一系列方式,能够加速民营企业锻造核心竞争优势,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。

一是聚焦战略需求挺膺担当。民营企业是稳市场主体、稳就业的重要渠道,民营企业家更应站稳人民立场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、顺应国际视野。企业需扛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区重要使命,围绕金华“港”“廊”“链”经济主战场工作,立足自身行业领域与市场优势,坚守底线、勇立潮头,既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时代机遇中“拓宽眼界”登高望远,也在人工智能、绿色能源、通信技术等社会潮流中“沉下身子”抢抓商机,瞄准国家重点领域、重要规划,积极参与重大项目、重大工程,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“大文章”中挺膺担当。

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。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,是企业爬坡过坎、发展壮大的根本。企业应积极运用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工艺,加大研发投入、挖掘市场需求,拓展业态模式,在细分赛道形成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的差异化竞争优势,打造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实现从“跟跑”向“并跑领跑”转变。持续推动经营领域升级,将经营重点由单一注重技术、产品或售后领域转向三者并重,通过前瞻战略洞悉未来趋势、先进技术提升行业地位、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份额,打造具备核心优势与长线发展能力的企业品牌。

三是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步伐。产学研用融合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。有条件、有需求的企业,可积极联合高校实验室、工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,组建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创新联合体,构建“企业出题、平台答题、市场阅卷”的一体化机制,推动更多创新策源地诞生,提升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。充分利用“揭榜挂帅”“赛马制”等平台机制,推动常态化参与科技规划政策制定、关键技术攻关,踊跃参与前沿创新实践活动、不断进步。

四是团结行业商会平台借势发力。商会组织是企业获取政策信息、融通资金资源、推进项目合作及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。要把握商会平台上传下达的渠道优势,积极参与税法、环保、消防、社保等政策宣贯活动,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。利用商会平台内引外联的联络优势,加强与本地行业协会、在金异地商会等机构及代表的考察交流,助力企业以“他山之石”加快产品出海、品牌出海、产业出海。

二、政府:应优化营商“沃土”,激发“婺城春水”创新活力

构筑并完善由要素、金融、人才、产权、环境组成的服务支撑体系,是激活“婺城春水”、推动民营企业轻装上阵的关键。

一是完善要素保障“助推器”。完善金华高新科技企业“扶持名单”及其评价体系,持续在用地、用能、排放等指标分配上予以倾斜,破解既有的创新资源约束。深化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“一事一议”的精准扶持力度,稳定“民企敢想”的发展信心。

二是做好金融服务“加减法”。创新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“缺口介入机制”,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专线,主动针对本地的小微企业、初创期新质企业等开发“研发贷”“中试险”“评级贷”等全流程信贷产品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帮扶作用,针对“硬科技”“产业链关键环节”等设置特定投资比例,壮大“民企敢干”的市场基础。

三是创新智力资本“引育留”。完善“基础人才+领军人才+顶尖人才”全球引才网络,根据产业发展、资源实际情况动态更新人才需求清单,畅通“银发专家”“候鸟专家”等柔性引才通道。推广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输送模式,促进金华职业院校、大学“产教融合”模式向企业延伸,培育一批优质的产教融合企业。建立引入人才效用评价体系,完善青年科学家驻企工作站建设、“百博入企”行动的跟踪建设,做强“民企敢闯”的人才配备。

四是强化知识产权“护航力”。依托金华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优势,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,尤其对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培育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实施予以奖励。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,构建标杆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,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安全意识,为企业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之路“保驾护航”。

五是优化激励发展“生态圈”。健全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,对机构及人员的科研经费使用、创新项目决策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,营造崇尚创新、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。打造“亲清在金”政商关系品牌,深入落实政商交往行为指引,通过企业服务专员、营商环境监测点、定点座谈会等形式,增加常态化、透明化的政企互动沟通,助推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。

站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机遇关口,金华民营企业当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勇闯创新“无人区”,以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定力深耕技术“深水区”,加快科技创新由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“最大增量”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金华篇章贡献强劲动能。











供稿|孙莎莎

编辑|水盈盈

初审|毛  俊

复审|周永广

终审|徐新民